【事件】 《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意见稿)目前正在征求意见,其中规定:餐饮、娱乐、宾馆等服务性行业不得无偿或者变相无偿提供餐具、牙膏、牙刷、拖鞋等酒店一次性用品。若违反该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可视情节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作为酒店业领先全国的东莞市,这一规定引发业界关注。有酒店高层告诉记者,新规定的实施可为酒店和顾客节省成本,关键是减少了很多垃圾的产生。 消费者中的支持者普遍认为,酒店提供一次性消费品的做法虽然方便了顾客,但很不环保,这样的习惯应该改。当然,也有反对者吐槽:“如果酒店不提供一次性用品,我又正好没带牙刷,附近商店也关门了,那怎么办?难道我不刷牙了吗?” 【声音】 网友:这对旅客来说多不方便啊!尤其是商务旅客,他们说走就走,到酒店夜已深,到哪里去买牙膏、牙刷啊? 网友:我常年出差,从第一次住酒店开始,我就已经习惯了自带毛巾、牙刷的方式,没觉得有什么麻烦的。 网友:一次性用品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但也“帮助”我们养成了浪费的习惯。 【观点】 这年头,如果嘴上不时常挂着“环保”俩字,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跟得上时代――环保,它似乎已经成为一条约定俗成的常识,深深存在于我们的脑海里;但若真正考察我们的切身行动,就能看出:我们对环保的践行与认知之间还差着那么一大截。 说说我上周末的见闻。一位青年母亲和她的小儿子在晚宴上当众爆发了一场战线颇长的口角,要通风,又要冷气,在做东的母亲的要求下,不大的餐厅包间一面大肆敞着窗户,一面享受着24℃的空调的低温。顽皮的小儿子一会儿颠到窗沿下关窗,一会儿踮起脚尖关掉空调,这位10岁出头的少年昂着头,坚称上述矛盾的做法有违环保理念。母亲不断吓阻其归位,孩子不从,于是母亲也拉开架势,高声与其论理:“你说这是浪费,不环保,那我问问你,从小到大,你浪费多少资源?是不是比这还要多?”孩子顿时哑口无言,悻悻地回到座位上,再不发一语。 或许这孩子是碍于长辈的威严就此作罢了吧,无论如何,在他的身上,我不仅看到了对于浪费能源而自生的羞耻之心,而且见证了为节约能源而数次践行的勇敢尝试。如果他不是受制于思维的局限,我倒乐见他说出:今日的点滴节约,不能因昨日的巨额消耗而停滞;相反,我们正是苦于这沉重的消耗,如今才不得不走在了节约的路上。 对一次性用品的态度和做法也是一样,我不相信反对无偿或变相无偿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旅客打心眼里不知晓、不认同相关的环保理念,他们只是为了保有自己多年养成的习惯,给自己找借口罢了。既然这里只有方便与不方便的区别,未曾到积重难返,何不拉近认知与践行的距离,让余生离环境污染越远越好? 说到这,我想起了肇始于2008年的“限塑令”。时至今日,有人认为“限塑令”只是让塑料袋由无偿变有偿,并未刹住使用塑料袋之风。但不容抹杀的是,超市里、市场中,提着篮子和环保袋的顾客们确已屡见不鲜了――我们在进步,尽管这过程略显漫长。 事实上,我们并不需要提升个人对环保问题的认知――或许,那个为环境殚精竭虑的市民,正无心地破坏着环境。 思想高高在上,行动也要跟上。 中典宏基酒店用品市场小编点评:拒绝使用酒店一次性用品,需要大家的配合。很多人口头上天天说着要环保,但却不见付出行动。现在有这个机会,让我们为环保一起付出行动吧。